中国农村教育现状

  研究背景

  在今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而农村教育最贴近于“三农”,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最直接的力量。促进教育与经济结合,推动农村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落实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所以要把发展科技、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实行农科教、经科教结合,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

  农村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已经提上了历史日程,要靠我们大家,靠民族的力量把它振兴。

  社会的发展靠什么?靠科技,靠人才。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在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提高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速度,如何出好人才,快出人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国家的富强壮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而我国有12多亿人口,其中8亿多在农村,约占总人口的64%,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但中国现在的农村教育现状又是令人担忧的……

  中国农村教育的现实:

  我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至64岁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全国现有8500万文盲半文盲,3∕4以上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

  城乡差距拉大,教育经费锐减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占全国总数的15%的人口所居住的区域——当然绝大多数在农村,还没有普及教育;从《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实现“基本普及”之前的15年间总计有1亿5000多万少年儿童完全没有或没有完全接受义务教育——当然绝大多数还是在农村;每年全国有130多万的农村少年在小学毕业后即走向社会成为“劳动力”;农村青少年初中升高中比例:从1985年的22.3%降到1999年的18.6%。数据反映出的问题是触目惊心的,也是让人所警醒的,正如美国《新闻周刊》的一篇关注中国农村教育的文章,以“越落越远”为题,直率地指出“虽然在过去50年里中国在教育系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高昂的成本正迫使数百万农村儿童辍学,或是根本上不起学。”

  再看看上海和贵州学生人均经费的对比和中国城市和农村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对比

  上海和贵州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元∕人):

  城市小学生、初中生:上海2621.16元、3523.46元,贵州296.44元、520.28元


  中国城市和农村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对比(元∕人):

   小学生、初中生:城市1492.2元、2671.2元,农村476.1元、861.6元

  以及教育部2001年的统计数据:2001年,农村小学生的人均公用经费1年是28元。若按100个人规模的小学生计算,一个学期的公用经费才1400元,再要开支水电费、维修费和其他一些必需品,如黑板、粉笔等,根本不够开支,办学条件的改善更无从谈起。这就反映城乡教育存在全方位的差距,也就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综合学校校长吉格勒所说:“城市学校和我们农村学校、民族地区学校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根本没法相比,可能永远也赶不上。”

  教师流失

  中国有800万乡村教师,承担着6600万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可是农村教师数量正在减少。湖北省蕲春镇是一个经济文化重镇,其教学质量在大别山区小有名气,镇上有条件因出过10多个博士而有“博士之街”之称。全镇有2所中学,32所小学,其中5所学校承担了省属教研课题,3所学校承担了市属教研课题。可是2003年春天开学时,镇上的几所初中一下走了8个公办教师,11个代课教师,走的都是教学骨干,无异于釜底抽薪。村办小学的教师流失了77个,接近全镇小学教师的三分之一。由于老师大量流失,一些学校已经不能正常上课。

  学生减少

  这几年,农村学生流失的原因已不再是单纯的学费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得到有力执行,农村人口的自然出生率明显下降;学龄儿童的总数缩减。同时,每年有大量乡村学龄儿童被父母带进城里经商或务工;还有一些农村家庭把孩子送入了城镇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农村学校的在校生人数急剧减少。

  当提及农民孩子应该多读书考大学多学文化时,有的农民的说:“读书有啥用,花钱又多,将来也不分配,还不如去放牛呢,早下地早赚钱。”这是大部分农民思想的突出表现,怀有这种思想的农民是不愿供子女读书的。农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同时他们对现代就业制度不了解,认为大学不分配,上大学没用,也不了解双向择业。他们认为只有分配工作,上大学才有用。怀有这种思想的农民在教育子女时,就会灌输这种思想于孩子的头脑之中,使孩子对读书失去兴趣,读完小学或中学就辍学回家了,导致了农村学校的在校生减少。

  有许多农民是非常看中读书的,希望子女成才,能出人头地。他们教育子女要好好学习。可由于农村经济条件低下,农民收入低而教育费用又在不断上涨,现在每个中学生平均每年要消费1500——2000元。这些开销让许多农民供应子女读书有一定的困难。许多农民甚至无力供养,导致一些孩子不得不辍学。供一个初中生就更吃力了,更何况供一个大学生呢?

  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农村的学校在校生减少。空空荡荡的教室,稀稀落落的学生,日益缩小的办学规模,便是当今不少农村学校的真实写照。学生是一个学校的生存之本,如果学生都留不住,都寥寥无几,农村学生还有什么出路和前途可言?家庭财力背景雄厚,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都转学,剩下来继续在农村学校求学的学生的状态可想而知。学生数量的下降,学生素质的薄弱,无疑关系到农村学校今后的走向。

  流动儿童失学率过高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人,其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有1982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但流动儿童失学率高达9.3%。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超龄”上学现象比较严重,不在学儿童“童工”问题突出。据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赵顺义介绍:6周岁儿童有46.9%没有接受入学教育,20%的9周岁的孩子还只上一、二年级,13周岁和14周岁正在小学就度的人占相应年龄流动儿童的31%和10%。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段成荣指出:在失学的12到14周岁的流动儿童中有60%的已经开始工作。

  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我国流动儿童的教育根本得不到保障,就直接导致了社会的压力的增大,社会文盲也就增多。

  据上述的调查表明,要想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第一,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想方设法突破教育经费极度短缺这个农村教育瓶颈,因为,有了钱,农村中小学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更靠近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有了钱,农民子弟就可以不因贫穷而大量辍学;有了钱,农村教师就能安居乐业,心无旁骛的培育下一代;有了钱,农村教育的各项改革就容易顺利实施。

  第二,国家部门要提高教师的待遇,使教师能够安心的留在农村,无顾虑的去教育培养农村学生,来提高农村学校的气氛,提高农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农村学校从死气腾腾的气氛中走出来。

  第三,把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党和政府应把西部大开发与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结合起来,鼓励城市企业或社会团体到农村兴办学校,切实贯彻执行第三次全教会关于"各地要制定政策,鼓励大中城市骨干教师到基础薄弱学校任教或兼职,中小城市(镇)学校教师以各种方式到农村缺编学校任教,加强农村与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第四,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在农村中小学逐步推进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离《教育法》规定的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提高全民素质与维护国家稳定的需要出发,教育经费预算仍需向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倾斜,建立起义务教育由公共资源负担的原则框架。这样才能杜绝义务教育普查中弄虚作假现象,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以及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中小学要有紧迫感,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进素质教育。

免责声明:本文由静落凝封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热门文章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活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优化人力资源流动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

暴雨天气出行指南

暴雨天气出行指南

暴雨天气,步行、骑车、驾车出行时都应该注意什么?这份暴雨天气出行指南你一定要知道!...

转需!不同级别暴雨预警应对手册

转需!不同级别暴雨预警应对手册

转需!不同级别暴雨预警应对手册!公众需警惕持续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远离河道、地势低洼地区,收到暴雨预警信息后,这些一定要做到。...

什么是猴痘,如何做好防控?

什么是猴痘,如何做好防控?

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8月14日二度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月15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引发公众关注。一图读懂什么是猴痘?如何做好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全文)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