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逸致文摘

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分享

西江月·井冈山.jpeg

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是一首记录井冈山斗争的史诗华章。1928年,井冈山根据地留守红军凭借天险,以两个连的兵力在黄洋界哨口击退了四个团的来犯敌军,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这一胜利对于保卫井冈山有着重要的意义。同年秋,毛主席返回井冈山,得知黄洋界战斗胜利,作词《西江月·井冈山》来表达喜悦之情。

一、词文内容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二、赏析

1、上阕描绘战况: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的壮阔景象,旌旗和鼓角作为古代战争的象征,被毛主席巧妙地运用在词中,点明了这是一场山地保卫战,同时渲染了战斗的紧张氛围。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两句对比鲜明,突出了红军在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下,依然保持镇定自若、坚如磐石的精神风貌。

2、下阕揭示胜利原因: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两句揭示了红军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一是工事坚固,防御严密;二是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这与上阕的“我自岿然不动”相呼应,形成了完整的逻辑链条。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两句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点明了战斗的结局:黄洋界上的炮声轰鸣,宣告了敌军的败退。这里的“炮声隆”不仅指实际的炮火声,也象征着红军的英勇和胜利。而“报道敌军宵遁”则巧妙地渲染了红军胜利的喜讯,与上文的“敌军围困万千重”形成鲜明对照,凸显了红军的英勇和敌人的溃败。

3、艺术特色:

以小见大:词作虽然短小精悍,但却能够以小见大,通过描绘黄洋界保卫战这一局部战斗,展现了整个井冈山斗争的壮丽画卷。

融情于景:词中将叙事、抒情、议论、说理有机融合,夸张、对比、欲抑先扬等艺术方法交织运用,使得词作情感饱满、意境深远。

语言朴素:词作用词朴素而又精当,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能够真实地记录战斗场景和表达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

4、思想内涵:

这首词不仅是对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歌颂,更是对井冈山斗争精神的颂扬。它展现了红军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依然保持坚定信念、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

同时,这首词也体现了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他依然能够保持镇定自若、从容应对的态度,这种乐观主义精神对于激励士气、鼓舞斗志具有重要作用。

《西江月·井冈山》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词作。他以黄洋界保卫战为背景,展现了井冈山军民的英勇与智慧,同时也体现了毛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仰。这首词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革命精神的颂扬和传承。

免责声明:本文由静落凝封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热门文章

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分享

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分享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主席诗词《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分享

毛主席诗词《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分享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毛主席诗词《虞美人·枕上》分享

毛主席诗词《虞美人·枕上》分享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毛主席诗词《七律·答友人》分享

毛主席诗词《七律·答友人》分享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毛主席诗词《七绝·改诗赠父亲》分享

毛主席诗词《七绝·改诗赠父亲》分享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七绝·改诗赠父亲》是毛主席1910年赠给父亲的一首七绝诗,根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借自月性和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