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逸致文摘

毛主席诗词《七律·答友人》分享

七律·答友人.jpg

《七律·答友人》是毛主席于1961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借友人赠诗赠物的话题展开联想,把神话、现实和理想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答谢、对乡情的思念以及对乡人的祝福,同时也赞扬了人民的进取精神,预示了祖国的美好前程。

一、诗词原文

《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二、创作背景

1961年,毛主席收到他的湖南老朋友周世钊、乐天宇、李达寄送的家乡特产斑竹、斑竹毛笔及手书的诗词,以及反映湖南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情况的信件后,更加激起了他对家乡的关切和怀念,于是创作了这首诗。诗中提到的九嶷山、斑竹、洞庭湖、长岛(今长沙的橘子洲)等,都是湖南的著名景观,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三、诗词赏析

首联:“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这两句从神话故事起笔,写九嶷山上白云飘动,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驾着清风,从天上降落在青翠微茫的山顶。为抒发思乡思亲思友之情和歌颂社会主义建设,预设了一个神人合一的自然环境。

颔联:“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这两句顺着首联的思路继续展开神话故事,描写两位仙女手持斑竹,上面洒满她们痛哭亡君的眼泪,身穿红霞织成的彩衣。其中,“斑竹”产于九嶷山一带,上面有许多紫褐色的斑痕,相传是娥皇、女英二妃痛哭舜帝亡故,眼泪滴落在竹子上浸染而成,因此又叫湘妃竹。“红霞万朵百重衣”则可能暗含着毛主席对爱妻杨开慧的追念之情。

颈联:“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这两句展示了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建设场面。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上,人们在歌唱,歌声震撼大地。这里用“动地诗”来引申扩展为湖南人民建设祖国的英雄壮举。

尾联:“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诗人想要因此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芙蓉国”指湖南省,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之句。

四、艺术特色

用笔巨细相补,取景大小映衬:全诗既挥洒出大的境界(大景),也注意以较为精细的笔墨点染出小的境界(小景)。大小结合、巨细映衬,创造出豪气干云而情味绵邈的艺术整体。

写意虚实交错,诗风雄秀兼容:全诗既有对现实景象的描绘,也有对神话传说的引用;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虚实交错之间,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和深邃的思想。

情感真挚深沉,寓意深远:全诗通过描写故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表达了对友人的答谢、对乡情的思念以及对乡人的祝福。同时,也赞扬了人民的进取精神,预示了祖国的美好前程。

综上所述,《七律·答友人》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艺术精湛的七言律诗。他不仅是毛主席对家乡和友人的深情厚谊的体现,也是他对祖国美好前程的坚定信念的抒发。

免责声明:本文由静落凝封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热门文章

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分享

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分享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主席诗词《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分享

毛主席诗词《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分享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毛主席诗词《虞美人·枕上》分享

毛主席诗词《虞美人·枕上》分享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毛主席诗词《七律·答友人》分享

毛主席诗词《七律·答友人》分享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毛主席诗词《七绝·改诗赠父亲》分享

毛主席诗词《七绝·改诗赠父亲》分享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七绝·改诗赠父亲》是毛主席1910年赠给父亲的一首七绝诗,根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借自月性和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