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逸致文摘

毛主席诗词《七绝·改诗赠父亲》分享

七绝·改诗赠父亲.jpg

《七绝·改诗赠父亲》是毛主席1910年赠给父亲的一首七绝诗,根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借自月性和尚用以自勉的一首诗略加修改而成。毛主席适应自己的情况做了改动,表达了他远大的志向,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厚感情。当时毛主席仅17岁,此诗体现了他对个人前途的理想追求以及对传统家庭观念的一种突破。

【原文】

《七绝·改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分享】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立志”、“求学”和“报国”展开。表达了年轻毛主席胸怀大志,决心走出家乡去追求知识、理想,并愿意为此付出一切的决心。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未来充满希望,相信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有所作为的乐观精神。

诗句解析:

“孩儿立志出乡关”,开篇即表明了作者的身份(孩儿)和他的决定(立志出乡关),显示出一种毅然决然的态度。这里的“乡关”指的是故乡或家乡的边界,象征着对外界的探索和对传统的超越。

“学不成名誓不还”,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外出求学的目标——成名,这里的“成名”不仅仅指个人名声的增长,更包含了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国家的愿望。“誓不还”则展现了坚定的决心。

“埋骨何须桑梓地”,这句引用了古代文人常有的思乡情怀,但毛主席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更为开放的观点:一个人死后并不一定要葬在自己的出生地或者故乡,“何须”二字突显了他对传统的挑战。

“人生无处不青山”,最后一句以景喻情,表达了即使远离家乡,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里的“青山”不仅指自然景观,更是寓意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前景。

艺术特色:

简洁有力:全诗四句,言简意赅,直抒胸臆,没有过多华丽辞藻修饰,却能深刻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深远:通过具体意象如“乡关”、“桑梓地”、“青山”的运用,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意义又富哲理性的诗意空间。

情感真挚:虽然表面上是对父亲的告别,但实际上反映了毛主席对家族期待的理解与回应,同时也展示了他独立自主的人格特质。

《七绝·改诗赠父亲》是毛主席早期文学创作的作品,也是研究他青少年时期思想发展的重要资料。这首诗以其鲜明的主题、深刻的内涵。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题目中提到是“改诗赠父亲”,实际上这首诗更多地体现了毛主席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及其背后的价值观。

免责声明:本文由静落凝封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热门文章

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分享

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分享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主席诗词《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分享

毛主席诗词《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分享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毛主席诗词《虞美人·枕上》分享

毛主席诗词《虞美人·枕上》分享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毛主席诗词《七律·答友人》分享

毛主席诗词《七律·答友人》分享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毛主席诗词《七绝·改诗赠父亲》分享

毛主席诗词《七绝·改诗赠父亲》分享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七绝·改诗赠父亲》是毛主席1910年赠给父亲的一首七绝诗,根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借自月性和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