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贺新郎·读史》是其晚年的一首重要词作,写于1964年春,最早发表于《红旗》杂志1978年第9期。这首词以政治家的气魄、诗人的才华、历史学家的渊博、理论家的思辨,纵论中国历史,是对中国历史的史学思考和哲学概括。
原文:
《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赏析
笔墨纵横,气象恢宏
全词笔墨纵横,气象恢宏,意境深远,风骨雄健,堪称毛泽东晚年词作中的压卷之作。
形象比喻,生动传神
词中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比喻,如“人猿相揖别”、“铜铁炉中翻火焰”等,使得抽象的历史变得具体可感。
夹叙带议,情理交融
词的下阕夹叙带议,既叙述了读史的过程和感慨,又议论了历史问题,表达了对历史问题的精到思索和理解。
语言凝练,意蕴丰富
全词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在诙谐幽默中显露着历史的睿智,在深思与激情中表达着鲜明的爱憎。
这首词是毛主席对自己一生读中国历史书的总结,全词共115个字,分为上下两阕,上阕读史,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高度概括了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下阕咏史论史,明确提出了对历史问题精到的思索和理解,歌颂了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劳动人民。整首词集述史、抒情、议论于一体,一咏三叹,博大恢弘。语言凝重,追古思今,蕴涵十分丰富,在诙谐幽默中显露着历史的容智,在深思与激情中表达着鲜明的爱憎。
手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