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是一首充满深情和爱国情怀的诗歌,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分裂、领土丧失的深切悲痛,同时也寄托了对于国家统一的美好愿望。这首诗创作于1925年,是《七子之歌》组诗中的一篇,每一篇都对应着一个被列强侵占的地方。在这些作品中,闻一多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失去的土地比作离散的孩子,呼唤它们回归母亲——中国的怀抱。
原文: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赏析:
一、创作背景
《七子之歌·澳门》是闻一多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诗歌,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时期,澳门、香港、台湾等地被西方列强侵占或租借。闻一多深感民族危机深重,于是创作了《七子之歌》这组诗,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澳门等七个被割让或租借的地方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孩子,倾诉他们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表达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和回归的渴望。他的创作意图是唤起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激励国人勿忘国耻,为国家的独立和统一而奋斗。
二、诗歌结构与内容
《七子之歌·澳门》全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分为四个部分:
开头部分:“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诗人以孩子的口吻,直接点明了澳门的身份和与祖国的分离。同时,用“襁褓”一词象征祖国对澳门的呵护和养育之恩,表达了澳门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中间部分:“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诗人用转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澳门虽然被外敌侵占,但内心的灵魂依然属于祖国。这种精神的存在与张扬,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奋斗不息的写照。
情感升华部分:“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诗人用“梦寐不忘”来形容澳门对祖国的思念之情,用“乳名”来象征澳门与祖国的亲密关系。同时,通过直接呼唤祖国母亲的方式,表达了澳门对祖国的深深思念和回归的强烈愿望。
结尾部分:“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诗人用重复的句式和呼唤的语气,强化了澳门对祖国的回归愿望。这种简洁而有力的表达方式,使得情感更加真挚和动人。
三、艺术特色与手法
拟人化手法:诗人将澳门比作一个孩子,用孩子的口吻来倾诉对母亲的思念和渴望回归之情。这种手法使得诗歌情感更加生动和感人,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象征与隐喻:诗歌中的“妈港”象征着澳门,“真名姓”则隐喻着澳门原本属于中国的身份。同时,“肉体”和“灵魂”的对比也隐喻着澳门虽然被外敌侵占,但内心的灵魂依然属于祖国。这种象征与隐喻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含蓄和深刻。
简洁有力的语言: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诗人用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四、思想情感与价值意义
《七子之歌·澳门》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和对澳门回归的强烈愿望。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憎恶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社会价值,它唤起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激励了无数人为国家的独立和统一而奋斗。
《七子之歌·澳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意义,他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更是一部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作品,他见证了澳门从被侵占到回归祖国的历史进程,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在追求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