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是一首著名的革命诗歌,创作于1935年10月,正值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之际。整首诗气势磅礴,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信念,对那段艰苦卓绝历史的艺术再现,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历史事件的叙述,表达了对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和对革命胜利的信心。
原文: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赏析:
一、结构
全诗共八句,遵循了七言律诗的传统格式,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四个部分。这种结构使得诗歌在形式上整齐划一,节奏明快,易于吟诵。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点明主题,表达了红军战士面对艰难险阻时无所畏惧的精神面貌。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通过比喻手法,把连绵起伏的山脉比作细小的波浪或泥丸,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红军战士轻视自然障碍的态度。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描绘了红军巧渡金沙江与强渡大渡河两个重要战役场景,使用“暖”、“寒”的对比来增强情感表达。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总结全篇,描述红军翻越雪山后的喜悦心情,预示着长征即将胜利结束。
二、语言特色
用词精炼:每句话都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既准确又富有表现力,如“逶迤”、“磅礴”等词汇,使画面感强烈。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寄托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思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韵律和谐: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感染力。
三、思想内涵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整首诗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展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三军过后尽开颜”体现了全体指战员共同奋斗后的欣慰。
历史纪念意义:作为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艺术记录,《七律·长征》承载着深刻的历史记忆,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七律·长征》是一首壮丽的诗篇,它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并热情歌颂了红军的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精神。这首诗不仅是中国红军的英雄画卷、万里长征的壮烈史诗,更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韧不拔意志品质的高度赞美。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