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在2017年写了一篇认知三部曲的文章,里面讲到了一个人认知的四种状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开始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不知道自己知道——永远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
互联网上还流行着颇具禅味的认知三个层次——“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依然山,看水依然是水”。
人,特别容易陷入认知盲区中,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但很多时候,你不懂的东西不会毁了你,你自以为懂实际不懂的东西才会毁了你。(就像谚语说的,打死犟嘴的,淹死会水的)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听力有障碍的人看见别人放鞭炮,就惊讶地说:“怎么好好的一个花纸卷,说散就散了?”
这个故事说明,有些时候,不是因为我们观察不够仔细,而是因为我们缺少某些维度的感官,导致自己看不到这个世界更多的真相。
以自我为中心,几乎听不进其他声音,和外界思维无法兼容,无法交流的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到什么就相信什么,就像擅长使用锤子的人,看到所有的问题都觉得是钉子一样,自己认为对的,就是对的,其他都是错的。这些人处于认知的第一层。
能兼容两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人,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和同理心,能做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从别人不同的观点里面,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虽然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但表示尊重,既能够和喜欢的人相处,也能够和厌恶的人协作共事,并不需要通过赢过别人来获得自己逻辑上的自洽。
处于最高层级的人,能够兼容外界所有的思想和观点,可以快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随时提炼使用。这样的人“看山是依然山,看水依然是水”,他们能看到事物的全貌,他们的大脑就像一个净化黑洞,虚极静笃,源源不断地提纯吸收和消化外界的海量信息。
不同的认知层级,都有着面积不同的认知盲区。认知越固化,就越难看见自己的盲区。不要被方法论蒙蔽了双眼,以为眼见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
对于一只从小生活在苹果里的虫子来说,世界是由苹果构成的,苹果之外都是盲区,但是,苹果就是真实世界的大小吗?
你非常清楚,并不是。
真实世界远比一个苹果大得多,也复杂得多。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并不是世界本来的面目,只是我们认识中的世界而已。
那么如何打破我们的认知盲区呢?
你需要做到以下三步。
第一,充分打开自己,学会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
如果你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会发现有的人在自己的观点遭到他人的反对之后,他第一个念头不是思考对方的观点是否合理,而是本能地反驳对方的观点,甚至加以讽刺,采取人身攻击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立场。
我们在接受观念时,会自动屏蔽或者抗拒与以往认知不同的观点,以至于无法更新自己的认知。
人,在面对未知的时候,都会有一种不安和恐惧,并会因此采用防御姿态,甚至主动攻击。
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打开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客观。
当你客观起来时,你就会打开自己的内心。
当你打开内心时,你就有机会接收不一样的观点。
当你接收到不一样的观点时,你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归纳和演绎能力。
反之,如果你不客观,就接收不到任何外在的信息。
如果你接收不到外在的信息,再聪明也无法成长。
第二,刻意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
张小龙在《微信背后的产品观》里说道:“人是环境的反应器。”“我们想的任何东西,都是受外界刺激的,有时觉得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我们的认知和思维,很大程度上是由所处的环境和圈子决定的。在同一个环境和圈子里面待久了,你的认知就容易被固化,被环境同化。
你会慢慢意识不到,这个世界上,还可以有其他怎样的可能性。人么无法通过已有的认知来突破盲区,因为过去的经验,过去的认知已经局限了他们的观念。
因此,要主动去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你只有改变环境(包括生活环境、交往环境、人际圈子等),从多个高手那里获取新的认识(包括新观点、新思路),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包括吸收外界的不同意见,内部和外部融洽了,才有可能产生新的认知,打破已有的局限观念。
第三,拥有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真实的面对自己。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人在短短几年,就挣了其他人几辈子的钱,以为自己能力非常厉害,要知道,有的人成功了,很多时候是因为他踩到了趋势的大潮之上,如果真成功了,也要掂量掂量自己,你可能是先知先觉踩到了这波浪潮,有的人是后知后觉,无意中踩到了。
无论如何,真的到了那个浪尖的时候,你应该搞明白,哪些是你的能力,哪些是你的机遇。很多人从大公司出来,以为自己能力很厉害,中小公司通过高薪聘请他以后,更是春风得意,但是到了公司几个月后才发现,自己啥也做不成,之前在大公司之所以能干成,是因为大公司的平台支撑着自己,并不是自己能力多么厉害。
也有不少人在没有浪的地方非常痛苦地使蛮力,他的能力可能不差,只是没放在浪尖上去冲浪。
记住,小成靠努力,大成靠趋势,成大事者,必须先有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思维视角的不同。
今天你拥有的,可能恰恰是阻碍你往前走的包袱。
今天你焦虑的,可能恰恰是高度和思维视角的问题。
注意你的认知盲区,然后打开自己,改变环境,认清自我,去突破他。
本文来源:坤坤笔记公众号(ID:VX398519701),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