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学完数字以后,老师就会教我们做加减乘除的运算,日常和工作中也经常会用到,比如去超市买东西,计算花多少钱,需要找多少钱,就会用到加、减法。
买一堆相同东西的时候则会用到乘法进行计算,而当某人告诉我们某件货物一共花了多少钱,一共有多少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除法计算出每一件的单价。
除了这些应用外,实际上在企业经营中,加减乘除还有更大的用处。
商业世界中的加法,实质就是大家在相同维度的合作。
比如,在4X100米接力赛里面,需要大家的协作,本质上就是加法的比赛,4X100米接力赛的最终成绩,是4名选手各自成绩的简单加总,虽然大家有一定的协作,但更多是每名选手使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权,为整体成绩做贡献。
这种个体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权重为整体做贡献的方法,就是加法。
在商业世界里面,相同维度合作的加法无处不在。
作为管理者,你是怎么安排下面员工工作的?比如你作为销售经理,安排10个销售员,让每个人都独立地发展客户,然后各自“打粮食”回家吗?
如果你是这样在安排工作,就是在用“加法”管理公司。因为每个销售员都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权重,在为公司的整体业绩做贡献。
除了相同维度的合作,另外一种就是异维的合作,比加法的威力更大,因为异维的合作背后使用的是乘法。
比如房地产里面的贝壳找房,就是用乘法在管理公司。
在房地产中介行业,大部分公司是每个房产中介顾问独立作战。也就是用加法的方式作战,而贝壳找房则不同,贝壳找房认为这种散兵游勇式的加法管理,是做不了大事的,如果能把团队的威力,用乘法的方式发挥出来,那威力会大大增加。
同样是10个人的团队,贝壳找房会把房产中介顾问的工作分为10个角色:
房源方包括5个:房源录入人、房源维护人、房源实勘人、委托备件人、房源钥匙人;
客源方包括5个:客源推荐人、客源成交人、客源合作人、客源首看人、交易或金融顾问。
每个人有各不相同的分工,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独立地完成全部销售工作,需要彼此协作才能完成一单。他们对这一单的贡献维度各不相同,从上面的分工来看,有10个维度,每个维度的权重也不一样。
这背后的合作就是异维的合作,呈现的就是乘法的威力。
这样的合作有点类似运动比赛里面的足球比赛,前锋、中场、后卫、守门员这4个角色,从不同的维度、按不同权重对进球做出贡献。足球比赛就是一种典型的异维合作,每个球员的贡献之间是乘法关系。
自从2002年世界杯,中国男足进入世界杯以来,20多年男足一直表现的不好,而中国在乒乓球、羽毛球则表现的非常好,几乎可以囊括各项大奖,导致很多人对中国足球失望至极,社会上有一种中国人擅长小球,不太擅长大球的说法。
其实,这种说法本身也许就是一种误导。小球、大球,只是表象,不是本质。“小球”基本都是单人比赛,至多是双人比赛,获胜的方法主要靠加法,而“大球”每队至少需要5个人比如篮球(中国男篮表现也不太好),甚至是11人(足球),获胜的方法主要靠乘法。
因此,可以看到,我们真正的问题是不太擅长用乘法来管理团队,我们更擅长用加法来管理团队,一味地把优秀的个人聚在一起,却没有学会如何用乘法来管理团队,如何在有效的分工之下达成精诚合作,实现共同利益。
商业世界,乘法使用的频次比加法更高。
比如销售=流量X转化率X客单价X复购率。
假设4个销售员每人贡献100万元个人业绩,总业绩是400万元。如果第一个销售员的业绩翻倍了,多贡献了100万元,那么,总业绩也会翻倍吗?不会。总业绩只会“加上”这100万元,变成500万元。
假设4个销售员分别负责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一共产生业绩400万元。如果负责流量的销售员因为采用了创造性的方法使得流量翻倍了,那总业绩会怎么样?总业绩会“乘”2,翻倍,变成800万元。
发现两者的差异了吗?
在加法公式里,每个单元对整体的贡献都是“等额”的贡献。在乘法公式里,每个单元对整体的贡献都是“等比”的贡献。这就是加法和乘法的区别。
减法和除法在商业世界也应用的非常广泛,下篇文章,跟你聊聊,减法和除法在商业世界中的应用。
本文来源:坤坤笔记公众号(ID:VX398519701),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