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父》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花半秒钟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句台词中的“看透本质”,对应的底层能力,主要是洞察力。
印象中,洞察力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是上帝悄悄送给某些人的礼物。其实不然,洞察力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后天习得的能力。要获取洞察力,往往需要三步:
第一步:破除单一决定论,用系统思维思考问题。
第二步:剖析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透视它,改变它。
第三步:破除“静止思维”,建立“演化思维”。
这么说,或许过于抽象。
实际上,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很多洞察本质的高手,都会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简单的打比方,就能让听到的人,感觉到醍醐灌顶。
他们总是能把看似复杂的问题,通过生动地打比方加以解释,来让人轻易明白。
青岛啤酒前董事长金志国,就是打比方的高手。
当有人问他“如何招人?如何用人?”的问题时。他就会了简单的比方。他说“如果你做箱子,就要找樟木;要打口棺材,就要找金丝楠木;要是做门窗,找松木就好了。”
这么一段简单的类比就把在商学院里面涉及的规划体系、招聘体系、用人体系、薪酬体系、激励体系、培训体系和留人体系,等等问题说清楚了。
在商学院,老师讲的用人所长、因材施教的课,你听起来可能会觉得枯燥、空洞。但听金老师这样一说,你就会觉得特别精辟。
为什么?
金老师上面说的箱子、门窗就是你要招募的职位,如果你招的人达不到标准,就会互相不匹配。低于标准不行——拿松木做箱子,效果肯定不好;高于标准也不行——拿黄花梨做火柴,那怎么行?反过来,用人也一样,如果你的员工是松木,你就把他做成“门窗”好了;是樟木,你就把他做成“箱子”;是黄花梨,那一定要把他打造成“精美的家具”。
再比如,小公司成长为大公司要经历三个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企业生命周期”。对此,金老师是如何打比方的呢?
他说,创业初期,你的公司就是草本植物,生命力顽强,给点阳光就灿烂。公司依靠什么?靠创始人。其他员工都是助手。度过了创业期,你的公司就成了灌木,比草高大,发展良好。这时,公司还能只依靠创始人吗?不能了,要靠团队。那公司再发展壮大呢?这时,公司就是乔木,是参天大树了。到了这一时期,公司再也不能靠创始人、靠团队了,而是要靠系统。
金老师把“企业生命周期”用植物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让我们对企业的不同阶段有了一个清晰的理解,并知道了企业在不同阶段应该依靠什么、做什么。
关于系统结构、战略、市场、产品、品牌等复杂的问题,金老师同样通过简单的树的类比,让人瞬间明白。
金老师说:“企业就像一棵大树,树根就是系统结构,树干就是战略,树冠就是市场,果实就是产品,叶子就是品牌。”
树根是系统结构,因为树根从土壤中汲取养分,是这棵大树的基础保障,而系统结构也是一家公司的基础,结构不对,一切都不对。所以,树根是系统结构。
树干是战略,因为树干把养分输送给树枝、树叶,树枝、树叶直接或间接地依附在树干上。草、灌木没有树干,那是因为那时候公司还小,没有战略是最好的战略。但当一家企业成长为大树,变成了乔木,战略就变得非常重要,它将为公司指明方向。所以,树干是战略。
树冠是市场,因为你的树冠能覆盖多大的范围,就代表你的市场规模有多大。所以,树冠是市场。
果实是产品,因为你想把你的产品卖给用户,那么它一定是你最好的东西,是对用户有价值的东西,而一棵树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果实,它有营养。所以,果实是产品。
叶子是品牌,因为叶子非常多,很轻,还会经常散落,能飘很远。别人可能没看到你这棵大树,但是,看到叶子就知道了你是棵什么树,结什么果。所以,叶子是品牌。
看了金老师上面的比喻,你可能会问,如何才能打好一个比方呢?
要打好一个比方,需要经过三个步骤:
第一步,洞察复杂、陌生事物的本质;
第二步,匹配到大家熟悉的事物;
第三步,用熟悉的解释陌生的。
要想打好一个比方,你需要对两种事物都能洞悉本质,你不仅要知道这个陌生、复杂的事物的本质是什么,还要知道身边最熟悉的事物的本质是什么。
金志国老师超强的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及多年的青岛啤酒公司管理经验,让他对企业治理、管理的本质洞若观火,所以他才能把这些复杂、晦涩难懂的概念,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比方,游刃有余地解释清楚。
解决一个问题的办法有1000种,但最有效的一定是洞察本质的那一个。
“打比方”的能力,本质上是一个人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本文来源:坤坤笔记公众号(ID:VX398519701),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