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人应该都有一个感觉:
不要和不职业的人讨论工作。
不职业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人?
你说,好好干,我给你升职。他说,算了吧,那意味着要做更多的事情。你说,你在做的事可以改变成千上万人的生活方式。他说,那些人为什么不能改变自己呢。
你和他谈梦想谈目标谈方法,他就说国家不行,经济不行,客户不行,团队不行,总之这届什么都不行。
这样的人,不值得和他讨论工作。
一个职业的人,应该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有结构化思维,策略性思考,并且交付结果。
真正职业的人,要如何思考工作?怎样才能有更高的绩效?
我也和你分享一些思考,希望对你有启发。
1、战略: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职业的人,首先要有战略思维。要有基本的大局观。
战略思维,我用三个词总结:目标、路径、节奏。
第一,是目标。
在一个好的组织里,一定是用目标来管理的。而职业的人,一定是尊重目标的。
我经常在公司说一句话,我不会下指令,我只会定目标。
如果有一天,我拿任务和动作考核你,那一定是我错了。我整天在为你报时。
老板老板,几点了?你说:10:15。又有员工来问,老板老板,几点了?你说:11:30。老板老板几点了?你又说:12:45。
指令和动作是无法穷尽的,报时也是没有终点的。
用目标考核,我就成为了造钟人。
因为你是职业的人,会尊重目标,所以相信你能做出选择。
不用听我的安排,而是自己安排。这么做好,还是那么做对?看看墙上的目标,看看哪个选择对实现目标更有帮助。
第二,选择,其实就是路径。
战略,很多时候是回答“路径”的问题。
你要去一座山。面前有两条路:大路宽阔平坦,但是拥挤。小路荆棘密布,但是人少。
走哪条?
选大路,你必须能不睡觉,能起大早。选小路,你必须披荆斩棘,跋山涉水,这样才能抄到捷径。
大路,小路,都是战略。没有好坏之分。一个好战略的背面,往往也是一个好的战略。
第三,节奏。
真正职业的人,有自己的节奏,其实就是能把目标拆解为任务,一点点落实下去。
目标,是今年拓展100个新客户。然后呢,怎么拆?这里最能检验人的成色。
总共100个,平均每个月差不多是9个。而拓展新客户,要靠拜访潜在客户。
你的团队,转化率为5%。那么,每个月要拜访180个潜在客户,才会有9个新客户。
而你有5名员工,就需要每人每月拜访36个。
一个月,有21个工作日,那就需要他们,每天打10个陌生电话,拜访2个潜在客户,并同时跟进2个转化中的客户。
会分析,会拆解。有工作的节奏。然后才能不断纠偏。
在大的层面,想清楚了,先找到“势”,而不是纠结于“人”,不是整天指责别人和自己,为什么就是干不好。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2、组织:结构不对,什么都不对
这句话,我希望你能牢牢记住:
战略决定组织,组织紧随战略。
只有一个好的组织架构,才能支撑起你的战略。
结构不对,什么都不对。
关于组织架构,千变万化。但是,一定有底层逻辑。任何架构,其实就是这两块积木的组合:
职能和联邦。也就是,行为和结果。
在设计结构时,你可以思考,到底要对行为负责,还是要对结果负责。
典型需要对行为负责的,是工程师。
因为对于生产,比较容易从结果倒推出行为。行为能够做到,结果自然发生。
比如微软的Windows,是1万多名工程师开发出来的。可以不断层层切分职能。你负责系统设计,我负责界面设计,他负责网络设计等等,最后由Bulid工程师,组装成系统。
典型需要对结果负责的,是销售。
因为对于销售,很难说到底是什么行为能产生更好的结果。所以通常把结果作为考核指标。你们自己决定怎么做,做到就好。
对行为负责的好处是,执行容易,简单专注,效率也高。但同时对管理的要求也高。
对结果负责的好处是,考核简单,容易激励,主动性高。但同时对员工的要求也高。
每一个组织,几乎都是同时使用这两块积木。只是看这两块积木要怎么搭,准备放到哪一层。
但是,我知道有同学会问,那人呢?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不管设计什么样的结构,都不能忘了具体的人啊。
是的。所以,设计结构时,还要想到“人”的结构。
人的结构,就是责权利。
责任、权力、利益,必须对等。像一个等边三角形。任何一条边长了短了,三角形都歪了,甚至没了都有可能。
责任太大,就消极怠工。
权力太大,就权力寻租。
利益太大,就斗争冲突。
所以,宏观的组织,是结果和行为两块积木撑起的结构。微观的个人,要做到责权利的对等。
3、能力:优秀的人,不用太在乎他们的自尊
战略和组织,是比较大层面的一些思考。职业的人,需要有这样的见识和想法,否则会非常狭隘,没有格局。
但是,只有大的层面,显然不够。回到细节的方面,也要对细微的个体有理解。
因为职业的人,总体来说一定是能力更强的人。如何让自己和他人变得更加优秀?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我之前讲过,有一个非常有效的7-2-1模型。
什么意思?
就是70%来自“工作中学习”,20%来自“向他人学习”,10%来自“正式的培训”。
1,工作中学习。
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是“Learning by Doing”,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学习。
在工作中,解决具体的问题,不断总结和提炼经验,可能是效果最好的。
说一万遍,都不如自己做一遍。
2,向他人学习。
除了工作中学习,还需要和别人学。因为别人的思考和做法,常常能打破自己,给予更多启发。
但是,向他人学习的比例,只占20%。
为什么听了很多道理,过不好这一生?可能是听太多了吧。
3,正式的培训。
最后,才是正式培训。
请老师上课,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这个比例,应该是10%。
很多人能力不行,其实是训练和做事的方法不行。要么把成长的责任都推给他人,是你没把我教好,要么就是归咎于公司,你没给我提供培训。但是,这些原因其实最多占30%而已。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自己在工作中努力不够。
我特别想说,职业的人,要敢于承认这一点。真正优秀的人,也不用太在乎自己的自尊。
要想办法不要让自己太玻璃心,变得更皮实一点,能力更强一点。
4、意愿:成年人只能筛选,不能教育
而一个职业的人,除了要有能力,但也许更重要的一点是:意愿。
管理学中有一句经典的话:
We hire for attitude, and train for skill。意思是:我们雇态度好的人,然后培养他们的能力。也有人因此说:态度决定一切。
如果一个人意愿不行,那不管你怎么培养都不行。
所以我们也经常说,要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这个正确的人,至少是有意愿的人。不然即使放在一个位置上,他难受,你也难受。
我们也说另外一句话,成年人只能筛选,不能教育。
死猪不怕开水烫,那太麻烦了。
筛选出意愿好的人,然后才能想办法继续激发。
那么,如何激发呢?
物质,和精神。
物质,就是向钱看齐。钱,是可以激发意愿的。这很正常,也很正当。
有一次,我去参访一家著名的餐饮企业,那位企业家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08年,民工荒,根本招不到人。他和我说,只要不是腿瘸的,稍微能干点活的,都招了。
但是招来之后,很不好用。
怎么办?
他跑去海底捞吃了顿火锅,想看看行业的标杆企业是怎么管理员工的。
他和我说:我一边吃,一边和服务员小伙子聊天,最后我就得出一个结论,一分价钱一分货。
我们才给1200块钱的工资,海底捞给的工资呢?3000块!
“我直接愣住了。为什么海底捞你学不会?只给那么点钱,你当然学不会。我要是能招到人,那才是见鬼了。”
只有给员工最高的待遇,你才有资格向他提出最高的工作标准和要求。
但是我们经常想的是,能不能给出行业最低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还要求他能有最好的态度,做出最佳的业绩。觉得这才是管理。
物质方面,把钱给够。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那精神呢?就是给予尊重。
还是举海底捞的例子吧。
为了帮助员工能更好的工作,海底捞不仅有工作上的培训,还有生活上的培训。公司甚至会教他们如何用马桶,如何用ATM机,如何坐地铁。
发工资的时候,公司还会把一部分钱打给他们的父母。让父母也感受这份自豪。
而海底捞的店长离职了,就算是去了小肥羊,公司都会给这个员工8万元的嫁妆。如果是小区经理,给20万。大区经理,送一家火锅店。
这,是对员工的尊重。
意愿有了,力出一孔。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5、人性:深层的热爱和恐惧
从战略,到组织,到能力,到意愿。一点一点。职业的人,会从多种维度来提升自己。
甚至,会继续向下挖掘,思考自己的人性。
人性的深层,是这两点:热爱和恐惧。
了解自己,才能激励自己。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神需要有人信奉,为什么魔要让大家对他恐惧?
我有一次看到希腊神话时,算是真正明白了。
神之所以要人信奉,是因为人的信仰。人的爱,人的热情,是一种精神力量。神通过这种精神力量而生。
而魔呢?靠恐惧而生。就是要让人害怕,在害怕中让人听命。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双位一体。聪明的人,会想办法用这两种力量,驱动自己。
我和樊登老师聊天的时候,他就告诉我,在他们公司,非常倡导一个词,叫“沉浸者”。
一个人要想变得不一样,就必须沉浸在一件事情里面,必须去思考和钻研。越是沉浸,就越有价值。
招一个人,唯一的要求也是,你好好干,你沉浸地干,热爱地干,你肯定能干好。
他喜欢这件事,他比你还操心,那你操心什么呢。
很多管理者很喜欢说都听我的,就这么干,那都是添乱。经常自己给自己催眠,觉得自个儿官越大,能力越强。
这样底下的人,也很容易变成工具。人一旦被工具化,马上就会失去动力。
这是热爱的力量。
而必要的恐惧,是能激发自己的战斗欲望。
打仗的时候,将军总是要在营前,做动员。
为什么要打仗?
如果不打,如果不这么打,我们的家园会被侵占,我们的妻女会被抢夺,我们的一切都会失去。
恐惧,也常常和愤怒联系在一起。
恐惧和愤怒,让我们必须行动。
最后的话
我还专门画了一张图,希望能帮你更好的理解。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有一个好的业绩,想有更高的绩效,但是,这些好的结果是由什么决定的?
在这张图里,有5个乘法:
战略×组织。结构×人才。意愿×能力。精神×物质。热爱×恐惧。一点点拆解,分析,希望你能悟到点什么。
一个职业的人,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有清晰的认知,认真的思考,并且在每个维度上,都努力做得更好。
管理者,可以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业务。个人,也能思考自己的成长。
不要和不职业的人讨论工作。
职业,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
祝你能变得职业,有上帝视角的认知,也有操盘手的落地,更加高效。
[观点 / 刘润 主笔 / 蕉皮 责编 / 莹莹]